-
作者:官欣欣
来自:广东汕头
发表于:2010/4/19
作为百载商埠的汕头市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坐落在北回归线的海边城市之一,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一直被外来游客所称道,而其优良的海港资源,也使得它在1961年的《天津条约》中被列为开放口岸,从此成为帝国主义侵袭中国的一个入口处。
出入老市区小公园那片地方,至今还能看到许多民国风格的建筑,看起来跟电视上或书本中提起的上海外滩的民国老建筑模样一般。建筑颇为密集,而设计也见心思,可以想见当年这里的繁华。说到这些清末明初的事情,我首先想起的,其实是石炮台公园。石炮台公园位于海滨长廊之畔,正对海面,景色怡人。但是门口的两门大炮——其实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应该算是“小炮”了——又勾起人联翩的浮想,那怡人的海面上,又瞬息生成了张牙舞爪的西方军舰。
在刚刚落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美成为影响大会成果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而在一百多年前,我们口岸的开放是被列强屈辱地叩开的,汕头的石炮台公园只不过是当年折戟沉沙的一个小小缩影。小时候走在石炮台公园里的地道,我是感觉好玩,新鲜,兴致勃勃地绕来绕去,总玩不倦。随着年龄渐长,对历史了解的深入,才慢慢知道,其实现在对我来说的好玩和新鲜,放在当年则是多少的委屈和惨痛。现在的碧草红花,也许百余年前却是鲜血淋漓。
据载石炮台公园的原型是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竣工,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业余时间的休闲去处,常见的都是些来锻炼的老人家们。如今这里寄托的更多是一份雅致和悠闲,先前的金戈铁马,已成为袅袅的余烟。但是作为承载着祖国明天的我们这一代人,在这安宁的公园里,更多的该想起昨日的国耻。邓小平同志说,弱国无外交。有幸生于共和国的今日,是我们这代人的幸福。在一百多年里,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方为我们留铸了一个宁静的时代。用几代人的牺牲,换来了这代人的平安和富足;有百余年在国际上的战战兢兢,而有今日在全球会议上的昂首挺胸;有数易朝代的兵祸,而至如今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半个多世纪的稳定……凡此种种,多令我们不能自安。祖先的牺牲和奋斗,若因为时代远去,生活安逸,而忘了当年的种种,所谓数典忘祖,不过如是。
常言道:有国才有家。更有先贤仁者,以天下兴亡为一己之任的,我们并未能做到像他们那样杀身报国。因为我们现在还小,好好学习,便是孝敬父母报效祖国了。可是祖先旧事,民族哀痛,国家前耻,却是我们要时刻铭记于心中的事情,并非说是耿耿于怀与固执于仇恨过往,而是一种在我们灵魂最深处的,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最深刻,最真挚的感情。
-
作者:吴金燕
来自:广东汕头
发表于:2010/4/19
每次看海,我的心都会跟着澎湃。海,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种壮观的场景更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今天,到海门莲花峰,海,再次让我,让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下了车,大家在导游地带领下往高处爬着,爬着爬着,耳边响起了“哗哗”的声音,往旁边一看,是海,是大海!走近,我们就看到了大海的全景。看到海,我心旷神怡,仿佛顷刻之间忘记了所有烦恼。大海无边无际,望过去,还似乎和天连在了一起。可能是刚下过雨的原因,海水显得有点暗黄,但却不缺乏气派,海风呼呼地吹着,如一个男高音正展示着自己响亮的歌喉。海浪不停地拍打着,起先,是看见远处有一条白线,迅速地向沙滩移来,在我们不注意的刹那间,转身一变,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上翻滚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海浪向下冲了下去,最后冲向了沙滩,又退了下去。海浪一个接着一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百看不厌。它常常狂跳着冲向海边的礁石,把冷静、镇定的礁石划出了道道伤痕。看着壮观的大海,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南宋名将文天祥。
文天祥是一名抗元名将,在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留下了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啊!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死后仍要留下自己一片爱国心。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这是我们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骨气,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像文天祥一样,为了祖国,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正值祖国六十年华诞,在这里,让我们先祝福祖国。我想:我们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好学习,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长大后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都应该要有一颗爱国心,因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何尝不是祖国给的呢?所以,在我们的心中每时每刻都要有祖国。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献出自己杯水车薪之力。
秋游爱国基地——海门莲花峰,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浓浓的爱国情,这种情将深深地埋在我、也埋种在每个人的心里。
-
作者:纪丁炀
来自:广东汕头
发表于:2010/4/19
迎着秋天的凉爽,带着无限的欢乐,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踏上了旅游车,开始了一天的旅程。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欢乐地笑容,虽然天气阴沉,夹杂着秋雨,很不如人意,但却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去海门莲花峰游玩的脚步。
早就听说莲花峰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环境优美,气候冬暖夏凉,是粤东著名的旅游胜地。此时心情更为迫切,多希望汽车能够再快点儿,好让我们早点领略莲花峰的风光啊。
我们踏进莲花峰,导游说这座山就叫莲花峰,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像一朵绽开的莲花,因而得名叫莲花峰。我一边悠闲地欣赏着,一边漫步向前走着,这时扑入我眼前是一樽雕像,我仔细地端详着:文天祥可威风了,他身穿铠甲,披着战衣,手持宝剑,眼睛直视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导游告诉我们:南宋末年文天祥丞相,受敌军入侵,而决定由送宋军逃往海门,来到这里时已是大陆尽头,为了寻找宋帝的船队,文天祥登上这块峰石,翘首远望。只见沧海茫茫,波涛翻滚,哪有帝舟踪影?文天祥悲苦失望,哀号顿足。他的忠贞感动了天地,顿足之间脚下的巨石裂成莲花瓣瓣。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为他竖立了一座大型的石雕像—— “望夫石”。听了传说,我不由得对这位爱国名将肃然起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正是这位名将的爱国情怀啊!
陷入了沉思的我被同学拉着来到了气势磅礴的大海。我们撑着雨伞,站在观海栏上赏海,可真别有一番情趣!此时如牛般的丝雨把大海笼罩上一层薄纱,显得那样温存,可是不一会儿却汹涌澎湃起来,海浪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礁石,发出“轰轰轰……”的巨响,那声音排山倒海,那气势雄伟,犹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我不由得感叹大海的伟大、壮观!
啊!海门莲花峰,你不但使我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还让我领略到你那独特的海韵!我为汕头有这样一道风景而感到骄傲!
-
作者:林彤
来自:广东汕头
发表于:2010/4/19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学校全体师生怀着万分的激动与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潮阳海门莲花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
莲花峰是海边的一座小山峰,三面环海,一面依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秀丽滨海风光。莲花峰由几瓣纵裂的花岗石组成。陆上远观,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海上远眺,则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峰还有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公元1278年,南宋末年,元兵入侵,烽烟弥漫,南宋王室无奈南逃。南宋丞相文天祥怀着拯救宋室的心愿,率军指南而下,几经周折来到潮阳莲花峰,寻找南宋小皇帝的舟船行踪。但是沧海茫茫,不见幼主踪影。传说,就在他悲壮顿足之下,脚下那块巨石顷刻崩裂成莲花状。这个“精忠踏碎石莲花”的故事,更使莲花峰添上一层绚丽的色彩。
文天祥是南宋丞相,著名爱国学者。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壮举,为他建起了一座塑像。这座塑像高十六米,有七十四块花岗岩石头精琢而成。文天祥神态刚毅,目光坚定,胡须飘拂,佩剑面海,一身正气,令瞻仰者肃然起敬。文天祥曾至此莲花峰“望帝舟”,以其“莲花存正气,文祥树丰碑”的忠义故事而引人缅怀这位忠国爱民的民族英雄。
那滔滔不绝的海浪,无时不刻在向人们诉说那悲壮的历史往事。那挺拔高洁的石莲花犹如英雄的忠贞气节。莲花峰蕴含着英雄们的忠烈正气,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文天祥英雄,他的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正气歌》成为千古绝唱。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广为传颂!
中华民族从古至 今有着数不尽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拼搏。他们舍身为国,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是新世纪建设祖国的接班人。我们会时刻学习英雄们“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的伟大爱国精神!
-
作者:黄泽宇
来自:广东汕头
发表于:2010/4/19
每当站在樟林古港前,就想到红头船精神。
樟林乡创建于明嘉靖35年,也就是1556年。先民在一片荒涯浮洲之上披荆斩棘创建家园。樟林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红头船之故乡。到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樟林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了粤东第一大港。这让我们都感到自豪,更让我们自豪的是:1875年,也就是光绪元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就赫然出现“樟林”字样。当年的樟林古港景象:烟波浩渺、桅樯林立、货栈成行、商贾云集。遥想先民们为了括展生存空间,驾着一片孤帆,击风搏浪,横渡沧海。那样的情景让我们怀念啊。
1970年10月4日,在南畔洲河滩上挖出了一条长39米,宽13米的红头船,这条船是由楠木做成的,用铜钉铆紧,船设有五层船舱,可载重150吨——200吨。像这样的船,我们樟林古港乡就有很多。这样的景色可真是迷人啊!
樟林乡是一个美丽的红头船之乡,这里的历史让我们感到自豪。但如今的红头船已经没有了,但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红头船精神高高飘扬,永远飘扬!